E
環境永續
S
社會共榮
G
公司治理

永續治理

以「安全」、「治理」為基礎,結合六大策略主軸制定短中長期目標,落實企業永續發展。

永續治理

華航透過「永續發展策略」、「價值創造模式」協助利害關係人掌握華航真實的企業價值、檢視華航推動永續績效。結合永續策略制定短中長期目標,落實企業永續發展。

以「安全」與「治理」為永續發展的基礎,結合策略主軸:「機隊航網」、「 產品服務」、「集團合作」持續提升華航於顧客心中的「品牌感知」,推動三項行動方案展現品牌形象,包含「韌性智慧:以具備韌性的體質面對極端氣候與商業環境」、「在地國際:承載台灣在地文化打開國際能見度」、「年輕創新:以年輕思維接軌創新世代」,對應於環境、社會、經濟 / 治理三面向持續深耕。六項策略主軸亦分別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訂定推展方向,形成永續發展策略架構。

價值創造模式

為與利害關係人共存共榮並邁向永續,致力追求創造內外部利害關係人的永續價值,以企業願景及策略為永續發展 基礎,整合財務(Financial)、製造(Manufactured)、 智 慧 財 產(Intellectual)、 人 力(Human)、 社 會 與 關 係(Social and Relationship) 與 自 然 資 源(Natural) 等六大資本思維,以華航經濟、環境、社會報導邊界,導 入企業真實價值(True Value)將外部環境與社會成本及 效益貨幣化,呈現華航的企業真實盈餘,並作為企業永續 管理之重要參考指標,協助利害關係人掌握並檢視華航推 動永續績效。

年度資本投入


商業模式



創造價值

項目 產出 績效
財務資本
  • 營業收入:161,675,533,000
  • 營業收入較 2022 年增加 15%,傳統財務績效 (EBITDA) 較 2022 年增加 15%
製造資本
  • 新機隊數量:2 架 777F 新貨機
  • 機體維修相關績效指標:實際高階維修出廠準時率 100%
  • 造成人員死亡或航機全毀之失事件數:0件
  • 航點數量 (含新增):客運航點:73/貨機航點:31 (其中含 21 個客貨機航點及 10 個純貨機航點)
  • 全球客 / 貨運載運量 (RPK/FRTK):RPK:33,808,000,000 / FRTK:5,337,104,000
  • 本公司現有 10 架 777-300ER 客機,節油效益顯著,此次引進之 777F 為同系列貨機,其配置 GE90 型發動機與客機同型,有助發動機管理優化並降低維修成本。飛航組員完成差異訓練後,即可執行飛行任務,有助機組人力彈性運用。
  • 達成高階維修出廠準時率目標值 (100%)
  • 客運航點: 2023 年新增 1 個客運航點 (PRG) / 貨機航點: 2023 無新增貨機航點
  • RPK 較 2022 年 (4,728,652,000) 增加 610%。 / 貨運載運量 2023 達 5,337 百萬噸延噸公里,較 2022 6,362 百萬噸延噸公里,年減 16.11%
智慧資本
  • 新推出之產品或服務數:2 架 777F 新貨機
  • 新推出之產品或服務數所創造的收益 / 旅客數:持續 787 新機專案 16 架機客艙設 備設計與研發相關作業 ,首架機將於 2025Q1 交機。/
  • 節省之成本(如人力、物力等):191 項
  • 專利數量:1
  • 研發人力培訓人數:356
  • 節油與降低噪音
  • 787 新機專案:客艙小組偕同 Boeing 公司、客艙設備廠商與客艙設計顧問陸續完成 PDR / CDR 等技術會議,討論並確認 16 架機客艙系統、座椅、影視系統等細部規格及研發客製化項目等相關作業及議題。 / A321neo 新機專案:提供第 10 架機 ( 1620 seats ) 旅客機上影音服務
  • 節省人力 165 人月 / 年,及節省成本台幣 284.1 萬元
  • 持續維護華航智慧財產
  • 增強資訊人力技能,支應近期公司各類資訊系統開發或更新支應 (191 個專案計畫)
人力資本
  • 年度新進員工人數:1,003人
  • 員工留任率:2023 年新雇用 / 招募員工留任率留任率 89.93% / 2023 年前雇用員工留任率 91.09%
  • 員工離職率:5.85%
  • 員工培訓總時數:527525 小時
  • 中高階主管培訓時數:6254 小時
  • 2023 年新進員工人數較 2021 年增加 679 人
  • 較 2022 年,雖受到疫後景氣復甦科技及觀光等其他產業大舉徵才影響,員工留任率仍維持穩定 (約 90%)
  • 較 2022 年,雖受到疫後景氣復甦,科技及觀光等其他產業大舉徵才影響,離職率僅微幅增加 0.89%, 維持穩定
  • 辦理有關教育訓練支應營運操作所需
  • 辦理職務有關教育訓練,提升管理知能,凝聚共識
自然資本
  • 用電量:33,061 千度
  • 排碳量:6,068,798 噸
  • 廢棄物量:4,561,588 公斤
  • 用水量:118.18 千噸
  • 綠建築數量:2 棟
  • 綠建築占總建築數量百分比:66.67%
  • 太陽能光電投資:119 千度
  • 永續替代燃油:30,582 公升
  • 透過健全的能源管理系統,達到節電量:1,490,810 度
  • 規劃與落實各項減碳措施,達到減碳量:54,834 噸
  • 持續強化廢棄物管理作為,達到廢棄物減量:468,533 公斤
  • 持續強化水資源管理作為,達到節水量:4,108 度
  • 電力回生系統回收電力:12,111 度
  • 太陽能年度發電替換用電:119 千度
  • 2023 年減碳 77.4 噸
社會與關係資本
  • 公益活動數量:16
  • 受惠人次:1,285,784
  • 社區活動數量:17
  • 社區參與人次:2,425
  • 外部贊助數量:49
  • 品牌推廣宣傳專案數量:4
  • 品牌推廣宣傳成果:118,301,930
  • 客戶滿意結果:旅客滿意占比: 93.6
  • 客訴數量:16,925
  • 貨運滿意度結果:91.6
  • 貨運客訴數量:0
  • 合作夥伴數量:15
  • 合作專案數量:2
  • 產學合作人數:40
  • 供應商 ESG 管理涵蓋比例:96.00%
  • 近三年供應商 ESG 稽核整體比例:100%
  • 華航深知企業社會責任是善用自身所擁有的資源與航空專業,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弱勢。今年持續於三節期間關懷桃園在地三失 ( 失能、失依、失智 ) 長者並提供關懷禮;另透過航空業本身優勢舉辦多場小小機師 / 空服公益體驗營及藝文活動公益場,邀請弱勢學童大眾參與。此外,2023 年持續以行動支持偏鄉農業產銷,認購鳳梨釋迦 1000 箱,期能透過企業力量拋磚引玉,幫助更多人擁有就業發展機會,達成平等社會福祉的承諾。
  • 華航每年定期前往企業在地鄰近學校授課,透過具體行動傳遞企業核心之航空知識及英語教學,促進本土教育及國際化發展。此外並透過植林認養及淨灘活動落實本公司 ESG 永續作為,期待對於社區發展的投入能夠與華航商業經營形成正向循環,與社會共創永續。此外,2023 年舉辦了 2 場公益籃球營、1 場公益桌球營及 1 場公益棒球營,將體育活動結合社會公益 ,鼓勵孩童勇敢追夢。
  • 華航身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自當肩負社會責任,每年響應國際救援,2023 年加入嘉義基督教醫院「緬甸華僑廖小妹妹海外人道醫療」專案,與許多台灣醫療相關企業共同合作延續愛心,發揮企業力量展現國際救援之人道精神,此外亦持續贊助支持台灣觀光活動、體育選手及賽事等發展,推升台灣在地品牌國際能見度,與社會共創、共榮、共好。
  • 本公司連續 8 度入選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 (DJSI) 企業,名列全球航空產業第二高分,更在廢棄物管理、節水策略、乘客安全、永續行銷與品牌認知、商業道德、透明度與報導等題組中拿下滿分,並製作 2023 道瓊永續指數獲獎平面通稿 對外廣宣;同時響應天合聯盟 SkyTeam 第二屆永續飛行挑戰,5/22 以 CI753/CI754 台北往返新加坡航班作為永續示範 航班,成功減少 150 公噸碳排放量,相當於造林 375 座籃球場,較去年績效成長 15 倍,傑出表現深獲天合聯盟肯定,獲得「最佳機上用品供應鏈獎 ( Best Inflight Supply Chain )」及「最佳應用創新獎 ( Best Adopted Solution )」雙項殊榮。
  • 開航越南峴港 (DAD) 及捷克首都布拉格 (PRG) 航點,其中布拉格為華航獨家直飛航班及華航布局歐洲航網的的第六個直飛航點 ( 阿姆斯特丹 / 羅馬 / 倫敦 / 法蘭克福 / 維也納 / 布拉格 ),2023 年共製作「峴港開航平面通稿」、「布拉格開航 平面廣告 - 查理大橋篇、舊城廣場篇、空服員篇」、「直飛歐洲六大城平面廣告」、「布拉格開航及直飛歐洲宣傳影片」、「直飛亞太平面廣告 _ 河內篇、峇里島篇、A350 篇、台灣 101 篇」等,露出涵蓋電視、平面、網路、戶外媒體,積極幫助國內外營業單位推廣華航品牌。
  • 因應航空客運快速復甦,華航參與多次旅展活動,包括 KTF 高雄國際旅展及 ITF 台北國際旅展等兩大國內重要旅展活動,其中 ITF 旅展搭配全新裸視 3D 科技螢幕是全場最有看點,擴增實境體感遊戲更吸引參觀民眾排隊人潮。
  • 華航以「用你的姿態 漫旅世界」為年度廣宣主軸,推出一系列品牌形象宣傳推廣,包括「深刻故事募集」前導社群活動、「這一刻 讓旅行更深刻」形象廣告影片、「開啟你的 深刻之旅」社群活動及實體活動,與 ITF 旅展期間相近也創下正面聲量話題。
  • 自 2023 年起,以旅客滿意占比取代客運顧客滿意度。2023 年總計發送 1,488,558 份旅客滿意度問卷,約總載運人數的 15.9%,旅客滿意占比為 93.6。
  • 由於台灣及各國邊境於 2023 年起陸續解封,旅遊市場開展復甦。2023 年全年載客共計 9,596,559 人次,相較 2022 年全年 1,498,189 人次,增加 8,098,370 人次,增幅 540.54%;2023 年客訴數量 (16,925 件 ) 相較 2022 年 (4,180 件 ) 增加 12,745 次 , 增幅 304.90%。
  • 貨運處每年發送客戶滿意度調查至全球各貨運營業場站,並鼓勵客戶積極回饋相關意見(2023 年度滿意度於 2-3 月完成統計後提供),同時亦強化對多樣化商品的安全運送服務、擴增電子商務服務、追踪及反應改善客戶的服務要求。
  • 全線場站持續提供客戶相關貨運服務並繼續精進服務品質。
  • 培育國家航空人才
  • 供應商永續管理涵蓋比例,2023 年較 2022 年成長 28%
  • 供應商稽核至少三年進行一次,2021 年至 2023 年期間完成比例為 100%

華航真實價值

評估結果顯示,華航於 2023 年,傳統財務績效 (EBITA) 較 2022 年增加 14.5% (達 353 億元),華航於經濟、環境與社會面向所創造之 2023 年真實盈餘約為 432.8 億元,相較於傳統財務績效 (EBITA) 增加約 79.9 億元,也較 2022 年所創造之真實盈餘增加 53.6 億元,其中「再生能源使用」、「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此兩項環境面正向衝擊於 2023 年較 2022 年皆有顯著的提升,增加 66.81% 及 44.48%。此外,由於航空產業營運特性,「溫室氣體排放」與「噪音污染」為主要負面衝擊來源,此兩項負面衝擊之效益分別較 2022 年降低 10.82% 及提升 18.72%,其中 2023 年的噪音汙染提升的主因為 2023 年的飛機總起降次數比 2022 年增加 13,773 次,約 28.8%。顯現華航積極投入「溫室氣體減量」、「噪音污染防治」、「再生能源使用」 及「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環境永續相關行動。整體而言,華航 2023 年真實盈餘中環境面向外部性成本約為新台幣 122.1 億元,但在經濟附加價值及社會外部性上則創造約新台幣 201.94 億元的正向效益。

永續發展目標

永續治理已為企業經營顯學,華航深切了解企業經營成效非以獲利多寡來衡量,應是透過自身核心能力創造利害關係人永續價值,進而回饋至企業營運提升獲利持續性,打造企業及利害關係人雙贏局面。為落實永續經營並允諾創造利害關係人價值決心,華航建置完整永續管理機制,並呼應聯合國於 2016 年正式啟動的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國家、社會、華航所有利害關係人創造最大永續利益。身為企業公民的一員,華航支持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依循聯合國 SDGs 企業行動指南(SDG Compass)並參考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航空運輸行動組織(Air Transportation Action Group, ATAG)及國際運輸業之永續相關報告等,聚焦 13 項 SDGs 作為本公司未來永續發展重點方向。

企業永續管理

華航於 2014 年成立最高階永續治理組織「企業永續委員會(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Committee)」並於 2023 年成立 ESG 專責小組擔任執行秘書,負責發展、核准與更新永續願景、使命及價值觀,並決策和管理公司對經濟、環境和人群(包括人權)衝擊,企業永續委員會2023 年召開三次會議,在董事長列席企業永續委員會帶領指導下,由本公司總經理擔任主席,旗下分六大價值工作小組及 2023 年新設立風險管理組,依據華航永續發展實務守則為原則,結合永續策略制定永續發展目標,落實企業永續發展,並為持續強化企業永續委員會與董事會連結性,每年一次呈報企業永續治理(CSR)暨 ESG 成效與對外報導資訊至董事會,以提升永續作為;董事會作為最高治理單位,監督並鑑別華航對外經濟、環境、人群(包括人權)的衝擊,並透過建立 ESG 資訊的內部控制及稽核進行盡職調查。董事會委派高階管理階層透過多元溝通管道及平台與利害關係人進行議合鑑別出的衝擊,2023 年經由召開董事會共 6次會議監督公司對於關鍵重大事件(註)、財務狀況、內部稽核業務、安全管理、經營面風險管理、資安暨個資風險、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作業、氣候治理報告、人權風險、資通安全、董事會績效成果等盡職調查和相關衝擊回報,並考量利害關係人議合結果。

註:關鍵重大事件包含透過申訴機制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管道得知,經查屬實的重大事件,視性質皆會於董事會中進行溝通與彙報。

六大價值小組永續發展目標

小組組別
主要回應的 SDGs
主要對應重大議題 2023 年目標 達成進度 重點成果及績效 短期目標
(2025 年)
中期目標
(2030 年)
長期目標
(2040 年)
永續發展基礎
  • 治理與誠信經營
  • 營運財務績效
  • 機隊發展與創新
年度 CSR 工作達成率 100%,並落實員工意識提升計畫
  • 辦理華航集團「永續發展意識教育訓練」全員 e-Learning
  • 落實員工 CSR 意識教育訓練,並列新進人員必修線上課程項目
定期與企業永續委員會呈報 CSR 工作進度,並累積提供 2 場以上關係企業 CSR 訓練 透明揭露航空運輸類關係企業永續資訊,並揭露與財報邊界一致的永續資訊 持續配合主管機關與國際趨勢,完整集團揭露邊界
落實 SDGs 作業機制
  • 辦理「永續策略藍圖 2040 年目標精進工作坊」,滾動檢視各工作小 組 SDGs 永續目標及行動方案
  • 企業永續委員會每年檢視小組落實進度
  • 工作小組每季提報執行進度
協助產業夥伴永續能力建置 支持國際永續倡議發揮產業影響力,累積參與 2 項倡議或公協會 支持國際永續倡議發揮產業影響力,累積參與 5 項倡議或公協會
信賴價值
  • 客戶滿意度
  • 資訊安全
  • 飛航安全管理
  • 隱私管理
符合 GDPR 及個資法令規範,落實全公司個資管理制度
  • 依法建立個資管理制度,並以 ISO 國際標準為架構,輔以一、二、三 階文件據以執行,以「Plan-Do-Check-Act (PDCA)」概念落實控管
  • 擴大海外分公司個資盤點範圍,每年執行單位一級自我督察作業,以即時發現錯誤並以改善
  • 依職能所需,定期施行全員個資教育訓練,2023 年度共計辦理高階管理講座、個資法規與管理須知、資安及個資事故案例宣導、新進員工個資保護訓練各 1 次,並於每季發行資安、個資報您知電子報
  • 制訂內部個資稽核標準作業程序,於每年第四季規劃次年度稽核方案,並於「資安暨個資管理委員會」審查年度稽核結果
  • 依程序辦理資安暨個資事故應變演練,透過實際演練通報及應變流程,強化事故通報機制與作業程序之有效性
  • 旅客訂位票務服務與行銷服務流程,通過 ISO 27701 隱私資訊管理系統驗證
為保護旅客個資安全,期望於「旅客服務管理流程(含台灣地區及 歐盟總部)」之個人資料蒐集、處理與利用通過 ISO27701 隱私資訊管理國際標準驗證 持續維持 ISO27701 隱私資訊管理國際標準驗證證書有效性 持續維持 ISO27701 隱私資訊管理國際標準證書有效性;配合法規、國際趨勢與公司營運狀況,滾動式調整個資管理制度,降低個資外洩之風險
貨運客戶滿意度 88% 2023 年度貨運客戶滿意度 91.6 分 貨運客戶滿意度
89 分 90 分 90 分
進行航務資訊研究分析以供後續發表
  • 國際航空組織會議:2023 AAPA Technical Committee
  • 國內飛安研討會:「2023 航空保安風險管理研討會」
公開發表航務研究結果以提升航空產業技術能量 和同業共同發展創新計劃,強化航空產業創新動能 擴大與國內外交通運輸同業及製造商 / 供應商共同發展研究計畫,提昇環境效益
持續通過 IOSA 認證標準、精進安全風險管理
  • 本公司於 2022 年順利通過第十一次 IOSA 重新認證查核後,每兩年需再重新認證查核,現將於 2024 年接受 IATA 新推出更加嚴謹的 IOSA 認證方式(Risk-based IOSA)積極準備中,以持續符合國際安全最高標準
  • 依據 ICAO Doc 9859 及公司企業安全手冊(CSM)完成每三年一次的全員 SMS 複訓,同時進行全員安全文化問卷評量,藉此瞭解公司安全文化之現況,以精進安全管理推展;國內外各單位共計 11,191 人完訓
  • 辦理「臺北機場管制臺」參訪活動,透過實際參訪以學習觀摩該組織日常運作及安全管理,並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
  • 為增進本公司人員瞭解人因發展、認知訪談及調查工具應用,邀請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以「漫談人為因素」為主題進行航空實務專題演講,以降低人為疏失可能導致的潛在作業風險
持續通過 IOSA 認證標準、精進安全管理系統 持續通過 IOSA 認證標準,精進公司安全文化 考量安全相關規範與國際要求,持續通過高標準的安全認證規範
持續穩固各項核心業務資訊應用 系統開發及進行年度災備演練,並適時推展創新 應用服務,為公司增裕營收、降低成本、提升日常工作效率
  • 持續精進災害復原計畫,並執行年度災害演練,增加公司應對災害發生時的韌性
  • 國內骨幹網路設備汰舊換新,以符合伺服器未來高速連線需求
  • 持續使用 BI (Business Intelligence) 報表分析工具,協助業務單位分析相關數據,挖掘有關提升營收、降低成本、提升服務及節省人力之關鍵資訊,以供決策
  • 持續推廣自動化流程機器人相關應用,整合 SAP 及 Notes 等人工操作流程,如發票自動檢核、機票自動計價等作業,協助業務單位減省人力
  • 持續優化機器人客服,提供客服對答之服務,並結合 AI 技術,發展業務單位對內服務之對話機器人,提升資訊查詢效率 (如查詢酬賓票艙位功能)
  • 公文系統整合政府電子公文交換平台,取代紙本作業,增加收發文效率,掌握公文處理進度
  • 企業卡電子化,提供企業會員更便利的服務
  • 促進智慧機場:與桃園機場公司合作,利用創新科技應用建置 Smart Airport 第三航廈、並透過數位創新提升客戶滿意度
  • 高速資通訊網路:建置專屬光纖及終端系統網路,提升數據及語音連結效能,提高作業效率
  • 持續精進災害復原計畫:針對核心資料庫系統異常,提供現地備援充足軟硬體能量,確保資料庫系統高可用運能
  • 促進智慧觀光:藉由垂直與水平整合主要旅遊相關產業,提供 旅客一站式的 smart travel eco 系統共享平台
  • 與時俱進評估引進新科技發展趨勢與應用,持續優化及擴充災備能量
促進智慧機場:將新科技與旅客共享平台擴大應用至更多國外營運航站據點,並與機場、供應商或其他創新科技公司積極合作
人才價值
  • 多元人才吸引、培育及留任
  • 勞資關係與溝通
  • 職業安全健康
完成公司內 8 場次航空達人分享會,提供內部跨領域交流機會 2023 年完成 3 場次航空達人分享會(包含綠建築與節能、航空氣象、飛行員的一天等議題),合計 266 人次參與。2021-2023 年合計已辦理 10 場次,已順利達成 2021-2023 年短期目標「完成公司內 8 場次航空達人分享會」。 100% 完成建置公司內各專業領域通識線上教材 內招報考者通過報考單位線上通識課程者(完訓率)達 75% 內招報考者通過報考單位線上通識課程者(完訓率)達 100%
優化公司航空管理人才培育機制 再次優化公司各階管理人才庫(包含整體人才庫、管理訓練班、管理精進班)相關培育作業機制,為公司長期人才培育與世代傳承奠定穩定基礎 建置公司航空管理人才庫最適學習路徑 航空管理人才培育人數至 2030 年累積達 150 人 航空管理人才培育人數至 2040 年累積達 400 人
女性主管比例目標達 25% 女性主管至 2023 年已逐步提升至 28.68% 女性主管比例目標達
26% 27% 30%
共創價值
  • 永續供應鏈管理
供應商永續風險調查( SAQ )分數 87 分
  • 2023 年永續調查風險無高風險供應商
  • 2023 平均年度分數為 96.64 分
  • 關鍵一階供應商 SAQ 風險評估比例達 100%;所有一階供應商達 20%
  • 請購單位得視個案情形,於請購前訂定評選規劃,評分項目納入 ESG 相關項目至少 5%
  • 新供應商簽約與既有供應商重新簽約時皆應要求遵循森林暨生物多樣行保育承諾
  • 所有關鍵一階供應商及一階達 40%,非一階關鍵供應商 ( 關鍵二階 ) 風險評估比例達 30%
  • 40% 請購單位納入至少 5%ESG 表現至採購評選項目
  • 40% 供應商皆於簽約時要求供應商遵循森林暨生物多樣性保育承諾
  • 一階及非一階關鍵供應商進行 100% SAQ 風險評估
  • 100% 請購單位納入至少 5% ESG 表現至採購評選項目
  • 100% 供應商皆於簽約時要求供應商遵循森林暨生物多樣性保育承諾
環境價值
  • 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
  • 能源管理
  • 環境營運效益及資源管理
  • 綠色服務與永續餐飲
  • 生物多樣性
航空用油效率每年提升 1.5% 及 CORSIA CNG 2020 零碳成長
  • 用油效率為 0.2287 噸 / 千 RTK,持續維持亞太航空公司領先地位
  • 推動 12 項飛航用油改善方案
航空用油效率每年提升 1.5% 且 2020 年起維持零碳成長(2050 年達成淨零碳排放)(飛航作業)
添加 SAF 2% 添加 SAF 5% 添加 SAF 40%
地面作業碳排量較 2009 年減量達 41%
  • 地面作業碳排放較 2009 年減量 47.6%
  • 推動 82 項環境能源改善方案
地面作業碳排量較 2023 年減量 5%
  • 地面作業碳排量較 2023 年減量 15%
  • 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契約容量 10%
  • 地面作業碳排量較 2023 年減量 60%
  • 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契約容量 15%
強化決策機制整合氣候相關財務資訊
  • 氣候治理報告提報董事會風險委員會
  • 持續發佈氣候相關財務資訊報告
此項短中長期目標整併至航空用油效率每年提升目標項
地面一般生活廢棄物 (不可回收) 產出量較 2018 年減量 5% 因廠區優化專案,致地面一般生活廢棄物產出量較 2018 年增加 33% 地面一般生活廢棄物(不可回收) 產出量較 2018 年減量
7% 12% 15%
事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率 43% 2023 年事廢回收再利用率達 58% 事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率
45% 50% 58%
自來水取水量較 2018 年減少 5%
  • 2023 年用水量較 2018 年減少 20%
  • 進行設備更新、管線巡檢及查漏、員工宣導
地面用水量較 2018 年減少
7% 10% 12%
用紙量較 2018 年減少 14%
  • 2023 年用紙量較 2018 年減少 38%
  • 擴大服務及行政作業電子化
用紙量較 2018 年減少
30% / 使用 10% 永續認證紙 / 木類空 / 地服務用品 50% / 使用 50% 永續認證紙 / 木類空 / 地服務用品 52% / 使用 80% 永續認證紙 / 木類空 / 地服務用品
禁運非法野生動植物並禁用保育類食材
  • 無運輸非法野生動植物行為
  • 認養苗栗縣南庄林班地栽植台灣杉及撫育工作,種植 4,250 株台灣杉
禁運非法野生動植物並禁用保育類食材
自 2023 年起,累計參與並落實 2 場生物多樣性保育相關活動或倡議 自 2023 年起,累計參與並落實 4 場生物多樣性保育相關活動或倡議 自 2023 年起,累計參與並落實 10 場生物多樣性保育相關活動或倡議
空中廢棄物總量較 2018 年減量 2022 年空中廢棄物總量較 2018 年減量 68.09% 空中廢棄物較 2018 年減量
25% 50% 65%
空中服務一次性使用塑膠用品及包材 減量 50% 空中服務一次性使用塑膠用品及包材減量 50% 空中服務一次性塑膠用品及包材減量 90% 空中服務一次性塑膠用品及包材全數淘汰 空中服務一次性塑膠用品及包材全數淘汰
機上服務人均餐損較 2020 年降低 5% 機上服務人均餐損較 2020 年降低 5% 人均餐損較 2023 年降低
5% 10% 25%
社會價值
  • 社會回饋與參與
響應國際情勢,辦理至少一項長期慈善類公益專案 今年持續響應國際救援,贊助嘉義基督教醫院「緬甸華僑廖小妹妹海 外人道醫療」,發揮企業力量提升台灣在地品牌國際能見度,與社會 共創、共榮、共好 響應國際情勢,辦理至少一項長期慈善類公益專案 響應國際情勢,辦理至少一項長期慈善類公益專案 與國際救援組織建立長期合作,辦理至少一項長期慈善類公益專案
舉辦至少一場偏鄉教育公益活動
  • 除了延續以往前往企業鄰近 6 間國小、台東偏鄉 3 間國中 / 小進行 志工授課外,今年更邀請南投縣信義鄉「原聲童聲合唱團」部落原 住民學童參與小小機師體驗營,藉此活動傳遞企業核心航空知識, 為提升台灣教育品質盡一份心力。
  • 另與林書豪、P.League+ 桃園領航猿各舉辦一場公益籃球營;與球 星陳偉殷、張育成舉辦一場公益棒球營;與莊智淵舉辦一場公益桌 球營,四場公益活動皆透過自身經驗分享,鼓勵小球員勇敢追夢。
辦理至少一場偏鄉教育活動,促進青年學子國際教育機會 整合中央、地方資源,辦理至少一場偏鄉教育活動,確保有教無類 與國際教育組織合作舉辦至少一場偏鄉教育活動,提升國家教育品質
與原住民或台灣在地小農合作開發公關禮品,促進弱勢族群獲得社會平等機會
  • 2023 年持續參與及辦理 3 場長期公益專案外,亦與家扶基金會、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進行慈善公益專案。
  • 此外並增購小農及原住民出產食禮品,促進弱勢族群獲得社會平等機會,增加慈善類型贊助案資源。
舉辦一場能促進偏鄉經濟成長及就業輔助專案,改善社會福祉 提升贊助案效益,贊助一場能促進偏鄉地區經濟成長及就業輔助專案,改善社會福祉 辦理一項扶持落後地區 / 發展中國家之經濟發展專案,提升該地區之就業機會
  • 環境面
  • 社會面
  • 公司治理面
超標
達標
未達標

註 1:

永續議題對華航之意涵可能對應不只一個價值小組,本表中僅列於最相關之價值小組。

治理架構

董事會

華航董事會為公司最高治理單位,除依據相關法令規章及股東會所賦與之職權,制定並遵循各項法規與辦法外,並負責監督執行結果、決議重要事項及指導經營團隊。董事會成員組成多元化,根據公司法 198-1,董事遴選由股東提名,遴選唯才適任,不設限於性別、國籍及種族,且擁有良好素養及能力於專業領域或國際公司經營經驗,同時考量航發會及政府觀點,本(23)屆 13 名董事,含 5 名獨立董事,其中女性獨立董事 2 名。董事任期為 3 年(本屆自 2024 年 5 月 30 日起至 2027 年 5 月 30 日止),透過績效評估及根據董事特殊專業作為連任名單之依據,每年至少召集 5 次董事會議,遇有重要或緊急業務亦得隨時召集之。

註 1:

董事成員經(學)歷及兼任其他公司職務情形、董事之專業知識、經驗領域與符合獨立性情形及董事會運作情形請參閱華航年報

董事會成員資料表

董事長
高星潢
董事
陳致遠
董事
丁廣鋐
董事
陳大鈞
董事
陳茂仁
董事
蘇沛絃
董事
黃慧甄
董事
魏健宏
獨立董事
黃奕睿
獨立董事
黃協興
獨立董事
張謝金森
獨立董事
林玉芬
獨立董事
林國漳
董事長
高星潢
目前兼任本公司及其他公司之職務
  • 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 華航大飯店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 華航亞洲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 華航園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 華美投資公司 董事長

主要經(學)歷
  • 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 中華航空公司資深副總經理
  • 中華航空公司航務副總經理
  • 中華航空公司航務副處長
  •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學士

初次擔任本公司董事年度

2021 年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