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環境永續
S
社會共榮
G
公司治理

生物多樣性風險管理


本公司關注並支持生態保育議題,自2011年起,每年辦理淨灘活動,2017年進一步簽署「白金漢宮宣言」,遏止非法保育動物及產製品交易。為因應國際生物多樣性議題涵蓋範疇、關注焦點之明確化,本公司於2022年6月發布「中華航空森林暨生物多樣性承諾」,確立本公司森林及生物多樣性之管理策略,及生物多樣性無淨損失、零毀林目標,並納入企業環境治理及風險/機會管理機制、平台及報告流程。續以永續供應鏈管理思維,運用國際生物多樣性評估工具及搭配國內生物多樣性資料庫,鑑別與評估本公司營運及上下游潛在風險熱點,並據以研議適切之減緩衝擊措施,及加強利害關係人溝通議合作業。





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


為掌握生物多樣性衝擊、依賴風險,跟上自然保育國際趨勢,華航於2023年率先啟動生物多樣性風險鑑別、評估作業,運用國際組織WWF推出之 Biodiversity Risk Filter (BRF),採用多項國際生物多樣性評估工具或資料,如:IBAT, ENCORE等,綜合考量產業營運據點及關鍵價值夥伴對生物多樣性之依賴性與衝擊,鑑別出八大類、33項生物多樣性相關,涉及物理、法規、聲譽、市場等面向之風險,並擬定因應策略及目標。

BRF 工具評估架構


BRF分析結果顯示,華航全球營運據點及關鍵價值夥伴,依賴性及衝擊之綜合生物多樣性風險為中度;其中,依賴性風險以熱帶氣旋(中高度)最高,而衝擊風險中,外來種入侵及生物多樣性壓力相對較高(中度)。惟現行BRF工具將航空業歸類於運輸服務中之機場產業,與航空公司實際營運及其潛在衝擊仍有些微差異,而華航主要營運據點座落機場區域,且嚴格遵循機場管理單位及政府相關規定,營業銷售據點則位於市中心商業區域,對當地生態與生物多樣性衝擊風險應相對較低。

此外,我們亦運用林務局開發之整合性工具,套疊生物多樣性熱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野生動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保留區及國有林事業區等圖資,檢核臺灣營運據點之生物多樣性風險。結果顯示,本公司臺灣營運據點皆未座落於或鄰近前述區域。

生物多樣性減緩衝擊措施


本公司針對BRF工具鑑別出之生物多樣性風險較高之議題,依據減緩衝擊層級(避免、最小化、復育、補償)方法,研議適切之因應策略。

因應策略 潛在風險 採取行動
氣候減緩與調適

緩解氣候衝擊—熱帶氣旋

完整的生態系統可以提供防洪保護、減緩乾旱,和透過碳封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換而言之,若生態系統崩壞,航空業營運將受到自然災害,如山崩、森林火災、颱風/熱帶氣旋衍生的資產損失。
為妥善因應氣候變遷衝擊,華航自2008年即優先台灣航空業展開溫室氣體管理及氣候變遷減緩調適因應作業,近年更依循TCFD指引,鑑別與揭露氣候相關財務風險與機會(包含生態服務),落實氣候減緩與調適作為。此外,華航自2018年與 Climate Impact Partners合作推出「環保旅程碳抵換」服務(詳細說明請參閱「關注氣候變遷」及「TCFD報告」),也持續支持國內外重要氣候監測/減緩/調適、生物多樣性保育倡議、專案,如 IAGOS/PGGM、白金漢宮、台灣碳匯等。
嚴謹運送規範

外來種入侵

非法的跨國貿易活動,尤其是涉及野生動植物或其部位,如象牙、鯊魚鰭的買賣,因為跨越不同的生態系統,帶有許多的病菌、寄生蟲和其他生物體;這些被引入的外來種往往沒有天敵,因此能夠大量繁殖,並在當地生態系統中形成威脅;而航空運輸為跨境非法野生動植物運輸的管道之一。
華航為台灣唯一簽署「白金漢宮保育宣言」的運輸業,自2017年即承諾落實禁運非法野生動植物,集團全面禁用保育類動植物食材,並支持生態保育計畫。同時,我們也利用IATA評量工具定期檢視相關作業風險;我們也積極落實員工相關教育,提升作業意識。
高規格環境管理

生物多樣性壓力

航空業營運據點主要位於機場及城區,經過選址、環境影響評估及減緩措施後,所在區域多數不屬於受保育、關鍵生物性區域;惟機場設施及週邊道路之開發與營運,對於生物多樣性存在中低~中度的擾動,例如:起降過程的噪音、光害、空污排放等。
華航已全面推動及持續改善企業環境境能源管理系統,納入生態考量,在提升生態效益的原則下,落實風險控管及環保績效提升作業(詳請見環境治理)。此外,我們也依循減緩層級方法,配合各場站要求,實施降噪起降操作,以及宵禁作業,最小化對生物多樣性、社區的衝擊;另積極推動 植林、護林淨灘、支持生態旅遊推廣等專案,透過復育、補償措施努力達成淨零生物多樣性損失的目標。此外,華航亦結合集團企業:華信航空與台灣虎航的力量,與台北市立動物園常年合作「金門栗喉蜂虎棄蛋孵育研究計畫」,也加入動物認養行列,支持臺灣在地物種:老虎、雲豹和石虎的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