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績效
環境保護是企業永續發展之重要基石,為此,華航致力實踐「環境暨能源政策」,提升企業營運生態效益,積極掌握航空產業環境相關營運風險與機會,不斷創造永續績效。詳細績效資訊請參考 環境績效一覽表。
環保永續作為
華航依循「健全環境暨能源管理運作」、「深化碳管理作業」、「建立價值鏈環境管理能量」及「推廣內外部環保意識」四大作業主軸,透過企業環境委員會及其五大環境管理委員會、用油管理小組與各功能性專案小組之定期、不定期會議,持續改善與提升企業環境績效與生態效益。
01
優化企業環境暨能源管理運作
04
強化企業內外部環保意識與品牌形象
溫室氣體
華航依據 ISO / CNS 14064-1 與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The Greenhouse Gases Protocol)指引,每年針對全球飛航用油與國內地區所有地面作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盤查,掌握整體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2015 年起,更依據 GHG Protocol範疇三指引之15項分類要求,計算購買產品、資本貨物、未包含於範疇一、二(ISO 14064-1:2018 類別一、二)之燃料與能源相關活動、上下游運輸及輸配、廢棄物處理、員工通勤、上下游租賃資產、投資等之排放量。2020 年再依 ISO 14064-1:2018 標準擴大計算類別三~六(原範疇三)。2022 年範疇別排放量分列如下:
排放源 | 分析方式 | 做法 | 基準年 | 溫室氣體種類 | 生質能 |
---|---|---|---|---|---|
|
定量分析 | 進行年度溫室氣體盤查與外部查證 | 2009 | CO2 , N2O, CH4, HFCs, |
1~2% 生質柴油* 永續航空燃油 (SAF) |
註 1:
能源局自 103 年 5 月起暫緩實施生質柴油政策
排放源 | 分析方式 | 做法 | 基準年 | 溫室氣體種類 | 生質能 |
---|---|---|---|---|---|
|
定量分析 | 進行年度溫室氣體盤查與外部查證 | 2009 | CO2e | 依照台電發布之電力結構 |
排放源 | 分析方式 | 做法 | 基準年 | 溫室氣體種類 | 生質能 |
---|---|---|---|---|---|
上、下游的運輸與配送、商務旅行、員工通勤、客戶與訪客運輸、購買的商品、未包含於類別一二之燃料與能源相關活動、處理固態和液態廢棄物、資產使用、下游租賃資產等之排放量 | 定量分析 | 依本公司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源評估流程及工具進行年度鑑別、盤查及查證作業 | 2020 | CO2e | 依各排放源排放特性 |
華航集團溫室氣體資訊
GHG範疇 | 公司 | 項目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
類別一 | 華航 | 飛航作業 | 7,149,309 | 7,229,903 | 7,059,083 | 5,787,751 | 5,875,531 | 5,435,050 |
台灣區地面作業 | 5,004 | 3,511 | 4,981 | 3,051 | 2,897 | 4,041 | ||
外站地面作業(註) | - | 1,379 | 1,395 | 1,012.21 | 748 | 1,294 | ||
華信 | 飛航作業 | 259,695 | 255,241 | 237,699 | 107,505 | 63,987 | 89,500 | |
台虎 | 飛航作業 | 284,791 | 336,684 | 362,794 | 53,514 | 988 | 31,306 | |
類別二 | 華航 | 地面作業 | 20,677 | 19,949 | 18,169 | 17,572 | 16,697 | 16,458 |
類別三~六(註) | 華航 | 地面作業 | 1,627,649 | 1,644,656 | 1,607,690 | 1,326,227 | 1,364,016 | 1,240,935 |
註 1:
數據計算範圍為華航、華信、台虎 100% 的飛航用油。
註 2:
溫室氣體排放量查證單位、DNV GL。
註 3:
華航依據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 範疇三指引之 15 項分類要求,計算購買產品、資本貨物、未包含於範疇一二之燃料與能源相關活動、上下游運輸及輸配、廢棄物處理、員工通勤、上下游租賃資產、投資等之排放量。華航僅外站地面作業數據未受外部查證,其餘類別一~六數據均已通過外部查證。
溫室氣體排放量統計表:範疇一、範疇二
2022
2009
航空燃油效率表現
註 1:
華信、虎航為全客機機隊
節能管理績效
註 1:
非再生能源包含: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LPG)、天然氣(LNG)、航空燃油。航空燃油的範圍為華航所有班號。
註 2:
再生能源包含:永續航空燃油、太陽能光電系統發電。
註 3:
電力購買的範圍為園區(華航園區、台北分公司、松山園區)、修護工廠(二機棚廠、三機棚廠、發修廠)、高雄分公司。
註 4:
自 2017 年第 4 季起,於電梯使用率高之組員中心大樓,增設 2 台「電梯電力回生系統」,利用電梯上行馬達反向產生反電動機效應後,並聯內部電網,將電力回收再使用。
碳足跡、碳標籤、環保旅程計畫
華航自 2015 年即依 ICAO 與 IATA 公告之碳足跡計算方法,計算並每年更新國際航線足跡排放,同時也揭露於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網站。2016 年在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指導下制定 PCR ,建立航空業計算碳足跡之作業準則。 2017 年依環保署碳足跡指引及前述 PCR ,以松山至金門航線為示範航線(註),計算碳足跡,通過環保署審查,取得碳標籤,成為全球首家航空公司取得 ISO 14067 國際碳足跡標準及台灣環保署之碳標籤,並於2020年進一步取得環保署「減碳標籤」。2021 年受到環保署低碳評審小組的高度讚賞,獲評選為行政院環保署低碳產品獎勵優等獎,迄今為台灣唯一獲獎航空業集團。
註 1:
華信航空之碳足跡計算實已包含整體國內航線之碳排放量(詳見華信環境永續網頁)。

碳標籤生命週期圖
環保旅程-碳抵換-ECO Travel計畫」是由華航與國際知名環保專業機構合作推出的旅客自願碳抵換服務,供旅客、貨主一起透過碳足跡計算器計算搭乘/承運航班所產生的碳足跡,再購買由專業管理機構仔細篩選之高品質並具永續性的碳抵換專案所產生之減碳額度進行抵減,使旅客/貨主的旅程成為碳中和或零碳排放,為我們的環境盡份心力。華航亦將此計畫推展至集團華信航空與台灣虎航,為台灣唯一國內線與平價航空推動碳抵換計畫之航空公司。
響應使用永續航空燃油 (SAF)

華航為首家添加永續航空燃油(SAF)的臺灣航空公司,自2017年起,即於A350-900、A321neo 新機飛渡時,添加永續航空燃油,除可較傳統燃油再減碳8%,亦有助於永續航空燃油管理、技術認證、供應商合作等面向的經驗累積,華航以實際的節油減碳行動,落實 2050 年淨零排放承諾。此外,華航分別於2018年、2019年及2022年,獨立召開永續替代燃油研討會暨專家諮詢會議,邀請官產學及研發單位,探討國內外航空永續替代燃油發展經驗及相關趨勢,並研討務實可行之因應策略。受限於永續航空燃油供需機制、技術與市場尚未完備,華航將持續透過多方管道與利害關係人議合、討論SAF發展,致力催生台灣本土永續燃油發展策略。
噪音與空污
由於目前無噪音之發動機仍處開發階段,華航在不影響飛航安全前提下,初步採行下列措施以降低起飛及降落時產生的噪音對當地社區及第一線人員造成的負面影響:
- 現行機隊(A350-900, A330-300, A321neo, 777-300ER, 737-800, 777F, 747-400F 等型航機)均符合或優於國際規範(噪音等級 Chapter 3 及 4 ),其中 A350-900 機隊更較現行標準降低 16 分貝,較同型競爭機種低 20% 以上噪音。
- 按各機場頒布的 Noise Abatement Procedure 執行航機起飛及降落
- 鼓勵飛航組員實施連續下降進場 (Continuous Descent Approach, CDA),持續進行減噪操作,減少噪音量與節約油耗量。
- 政府規範繳納噪音補償金,供各國及各機場進行噪音防制作業。
- 透過 IATA 等國際組織專業交流平台,參與議合並掌握國際資訊。
飛機引擎所排放的氣體中,氮氧化物(NOx)及硫氧化物(SOx)對當地空氣品質存在重大衝擊。華航主要透過引進低污染新型飛機、鼓勵滑行時關閉 1~2 具輔助電力系統(Auxiliary Power Unit, APU)、提升地面電源車(Ground Power Unit)使用效率等方式,降低航機起飛 / 降落階段對地面空氣品質之衝擊。目前華航 A350-900 航機已全數到位,取代 A340-300 及 747-400 執行飛航,737、A330客機亦已啟動汰除計畫,以嶄新之年輕化機隊提供客貨運輸服務;此外,華航持續優化機隊營運規模,為迎向高效能省油航機的趨勢,A321neo 新世代客機自2021年底引進,A321neo 比起前一世代窄體機,更可減少達 75% 噪音足跡及 50% 氮氧化物 NOx 排放。
華信航空已完成全面更新,自 2017 年已陸續引進 9 架 ATR72-600 全新客機,全面取代 ERJ 機隊;台灣虎航已有 11 架 A320neo,另將租購 15 架 A320neo。新機隊的引進除可有效提升燃油效率外,亦可降低航機起降時之 NOx 排放量。
華航集團 NOx、SOx 排放資訊
![]()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
SOx |
排放量(噸)
|
58.95 | 30.41 | 27.43 | 29.59 |
排放效率(克 / RTK)
|
0.0122 | 0.0133 | 0.0150 | 0.0130 | |
NOx |
排放量(噸)
|
614.49 | 317.03 | 34.18 | 120.64 |
排放效率(克 / RPK)
|
0.0149 | 0.0400 | 0.0538 | 0.0183 |
![]()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
SOx |
排放量(噸)
|
13.09 | 14.58 | 16.06 | 13.03 |
排放效率(克 / RTK)
|
0.0031 | 0.0030 | 0.0028 | 0.0028 | |
NOx |
排放量(噸)
|
136.48 | 152.04 | 167.43 | 135.84 |
排放效率(克 / RTK)
|
0.0321 | 0.0317 | 0.0290 | 0.0291 |
註 1:
SOx:運用美國環保署之方法學「年度總排放量 = 航班飛航架次 *0.000891」,其中 0.000891 為排放係數(Tons/LTO)。
註 2:
NOx:運用美國環保署之方法學「年度總排放量 = 航班飛航架次 *0.009288」,其中 0.009288 為排放係數(Tons/LTO)。
註 3:
LTO:航機起降循環(The Landing Take-off)架次。
註 4:
華信、台虎無貨機。
註 5:
自 2021 年調整 NOx 排放量及效率之計算範疇,以符合疫情期間實際營運狀況。
![]() |
2020 | 2021 | 2022 | |
SOx |
排放量(噸)
|
25.14 | 16.85 | 24.99 |
排放效率(克 / RTK)
|
0.5307 | 0.6549 | 0.6070 | |
NOx |
排放量(噸)
|
262.10 | 175.61 | 260.49 |
排放效率(克 / RPK)
|
0.5109 | 0.6802 | 0.5908 |
註 1:
SOx:運用美國環保署之方法學「年度總排放量 = 航班飛航架次 *0.000891」,其中 0.000891 為排放係數(Tons / LTO)。
註 2:
NOx:運用美國環保署之方法學「年度總排放量 = 航班飛航架次 * 0.009288」,其中 0.009288 為排放係數(Tons / LTO)。
註 3:
LTO:航機起降循環(The Landing Take-off)架次。
註 4:
華信、台虎無貨機。
註 5:
自 2021 年調整 NOx 排放量及效率之計算範疇,以符合疫情期間實際營運狀況。
![]() |
2020 | 2021 | 2022 | |
SOx |
排放量(噸)
|
2.89 | 0.04 | 1.24 |
排放效率(克 / RTK)
|
0.0486 | 0.0838 | 0.0458 | |
NOx |
排放量(噸)
|
30.09 | 0.46 | 12.95 |
排放效率(克 / RPK)
|
0.0454 | 0.0784 | 0.0434 |
註 1:
SOx:運用美國環保署之方法學「年度總排放量 = 航班飛航架次 *0.000891」,其中 0.000891 為排放係數(Tons / LTO)。
註 2:
NOx:運用美國環保署之方法學「年度總排放量 = 航班飛航架次 * 0.009288」,其中 0.009288 為排放係數(Tons / LTO)。
註 3:
LTO:航機起降循環(The Landing Take-off)架次。
註 4:
華信、台虎無貨機。
註 5:
自 2021 年調整 NOx 排放量及效率之計算範疇,以符合疫情期間實際營運狀況。
廢棄物管理
華航以五大原則進行廢棄物管理:拒絕使用(Refuse)、減量(Reduce)、重複利用(Reuse)、循環再造(Recycle)及修理(Repair),並以 100% 廢棄物資源化為目標,逐年提高廢棄物再利用比率,相關目標值請詳參華航的承諾及長期目標。鑑於空中運輸服務為航空產業核心營運項目,華航積極參與 IATA 機艙廢棄物工作小組討論會議, 已自 2017 年起,蒐集機艙廢棄物及資源回收品項總重量,並自 2019 年成立廢棄物工作小組。
廢棄物資訊
(單位 :公噸)
項目 | 產生量 | 處置方式 | ||
---|---|---|---|---|
2020 | 2021 | 2022 | ||
一般生活 | 116 | 94 | 113 | 焚化-含能源回收 |
425 | 410 | 629 | 焚化-不含能源回收 (依規範送機場焚化爐,已建議其增設發電設施) | |
資源回收 | 581 | 507 | 622 | 再生利用-資源回收 |
廚餘 / 廢料 | 283 | 68 | 142 | 再生利用-堆肥 / 養豬 |
735 | 177 | 632 | 焚化-含能源回收 (依檢疫要求) | |
修護有害事業廢棄物 | 13 | 12 | 12 | 其他處置-熱處理 (如電鍍污泥) |
1 | 1 | 2 | 其他處置-境外處理 (如含鎘電池) | |
修護非有害事業廢棄物 | 100 | 100 | 147 | 再生利用-資源回收(如廢潤滑油 |
85 | 64 | 47 | 其他處置-熱處理 (如廢油漆) | |
總計 | 2,339 | 1,433 | 2,346 | - |
註 1:
處置方式皆委託第三方合格廠商清運及離場處理,並依合約檢核,確保符合法規。
註 2:
服務階段統計範圍:修護園區、華航園區、高雄分公司及4站(桃園、松山、高雄、台南)貴賓室服務及桃園機場機上服務;2020年起涵蓋貨運服務。
註 3:
配合供應商數據計算區間調整,修訂2021年資源回收(含廚餘)數據。
水資源管理
華航生活污水則統一收集後送至機場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而航機修護作業過程產生之廢水會對環境造成負荷,本公司修護園區以「全回收處理」原則,設置及運作二座廢水處理廠,分別處理發動機修護作業產生之電鍍廢水(含:鉻、鎘等重金屬),及航機修護作業產生之有機廢水,經三級處理後排放至南崁溪流域(丙級水體)或回收再利用。其管理為由具備合格證照之廢水處理專責人員執行第一線鋒線控管,並定期按環保署法規檢測排放水水質,同時納入企業環境風險二、三級督考檢核機制,進行嚴密監控。
項目 | 單位 | 2021 | 2022 |
自來水使用量
|
千噸 | 112.77 | 99.21 |
回收再利用水總量
|
千噸 | 14.23 | 20.79 |
飛機清洗流程改善
(環保省水技術) |
節省水量(噸) | 1,344 | 1,414 |
重金屬廢水
|
噸 | 7,715 | 7,619 |
有機物廢水
|
噸 | 9,224 | 9,721 |
廢水排放量
|
噸 | 16,939 | 17,340 |
註 1:
用水來源為自來水公司供給。
註 2:
自來水表計涵蓋範圍:華航園區、修護廠區、松山園區、台北分公司;回收再利用水量包含華航園區及修護廠區。
註 3:
生活污水皆已按政府環保規範接管,經由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至桃園機場、台北市及高雄市等之污水處理廠作妥善處理。
2022 年檢測結果 | 第一廢水廠 上半年 |
第二廢水廠 上半年 |
第一廢水廠 下半年 |
第二廢水廠 下半年 |
國家放流水標準 |
pH | 7.4 | 7.8 | 7.6 | 7.7 | 6-9 |
水溫(°C) | 26.6 | 27.2 | 24.3 | 23.8 | 35°C 以下 (每年 10~4 月); 38° 以下 (每年 5~9 月) |
懸浮固體(mg / L) | 5.5 | 2.3 | 1.3 | 1.3 | 30 |
化學需氧量(mg / L) | 20 | 5.8 | 9.8 | 10.8 | 100 |
宣達溝通 ─ 外塑環保品牌
華航作為運輸服務業之一員,體認環保作業亦需結合營運特性,納入服務面向,因此分別於貨運服務及旅客服務面向成立環境管理委員會協調規劃與執行相關環保作為。為落實外部溝通,華航亦積極透過社群網路與機上雜誌等平台,不定期揭露企業環保理念及執行績效,期能建立與擴散綠色消費意識。2022 年重要作為:
綠色服務與溝通
旅程階段 | 綠色服務成果 |
---|---|
地面作業 |
|
起降過程 |
|
航行階段 |
|